从风格到画意 反思中国美术史 【正版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从风格到画意 反思中国美术史 【正版书】精美图片
》从风格到画意 反思中国美术史 【正版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从风格到画意 反思中国美术史 【正版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805200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
  • 页数:496
  • 价格:119.25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石守谦教授自1994至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画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纪。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关於中国绘画研究的方法与模式已有长足发展,其中以风格学的形式分析贡献最力,在时代风格的确立与特定风格系谱的建立方面,成果卓著,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局限。作者对此作了回顾与反思,质疑以西方狭义的「再现」(representation)标准来研究中国绘画的适当性,进而提出「画意」作为一种观看中国绘画的方式。「画意」一词原出自中国传统画史,但作者试图从艺术品与观者互动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将作品还原至创作初始的文化情境来理解其「画意」。全书以「画意」一旨贯串,於风格分析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开展新议题,一方面对传统的议题提供新视角,如以族群冲突、交融的观点解析丰富多元的蒙元绘画、或以区域竞争的角度观察地方画派等,其中对於「文人画」发展的重新审视与解读,更是前所未发之真知灼见。

作者就不同研究个案的题材与性质,选择切入视角与适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展现了艺术史微观的深入与宏观的渊博。本书不仅可提供中国绘画爱好者一窥中国绘画精髓的管径,更为中国艺术史提供一组多元、开放而可行的研究方法,是不容错过的一部佳著。"


书籍目录:

自 序导 论 从风格到画意Ⅰ -观念的反省- t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再现论述模式的省思-2 t中国文人画究竟是什么?-3 t洛神赋图——一个传统的形塑与发展-4 t风格、画意与画史重建——以传董源《溪岸图》为例的思考Ⅱ -多元文化与文士的绘画2- 冲突与交融——蒙元多族士人圈中的书画艺术2-2 元代文人画的正宗系统-由赵孟頫到王蒙的山水画发展2-3 隐逸文士的内在世界-元末四大家的生平与艺术Ⅲ -绘画与文人文化3- 隐居生活中的绘画——十五世纪中期文人画在苏州的出现3-2 沈周的应酬画及其观众3-3 雅俗的焦虑——文征明、钟馗与大众文化3-4 董其昌《婉娈草堂图》及其革新画风Ⅳ -区域的竞争4- 由奇趣到复古——十七世纪金陵绘画的一个切面4-2 神幻变化——由陈子和看闽赣地区道教水墨画之发展Ⅴ -近现代变局的因应5- 绘画、观众与国难——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画家的雅俗抉择5-2 中国笔墨的现代困境注  释图版目录论文出处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石守谦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及考古学博士,曾任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着力从文化史角度探讨画史风格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主要著作《风格与世变》、《从风格到画意 反思中国美术史》、《移动的桃花源 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并主编《大汗的世纪 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另有学术论文多篇。近年主持“移动的桃花源——0世纪至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发展”项目,主张以东亚作为一整体,来对中、日、韩三国的山水画发展进行全盘观察,特别注意三区域间的互动现象。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傅抱石在1944年写《中国绘画在大时代》一文时便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责难:

中国绘画在今日,颇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样子。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山水”呀,“翎毛”呀的乱嚷,这能打退日本人吗?…和“抗战”或是“建国”又有什么关系?

傅抱石,《中国绘画在大时代》,收在叶宗镐选编,《傅抱石美术文集》(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页496。


中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历经的内忧外患首先揭开了其近代动乱史的第一页。1911年的革命与国民政府的成立,并没有能终止中国的厄运,随之而来的却是日益严重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的动荡,国际势力的侵夺则更加深了恶化的程度。国难当头使得被勉强推入现代的中国 ,一点看不出有任何乐观的前途。此时文化知识界的思想核心,可说完全聚焦在如何抒救国难的论题上。旧有文化传统中如何进德修业、修身养性,追求天人合一人文典范之完成的目标,变得不仅不切实际,甚至显得迁腐不堪。中国画坛自明末以来尊奉了三百年的笔墨观,其内容既以参乎造化为核心,一旦陷入这国难的危机情境之中,便也显得无关紧要,退居边缘地位,丝毫不具时代的吸引力。


对于“走向民众”的整体文化情境的压力,“笔墨”在无可逃避的状况下,如何依其各自之考量予以回应,便值得特别的注意。第一种反应的方式是刻意漠视外在的文化压力,并以之为个人向传统再认同,拒绝承认现实世界转变的手段。其中最极致的代表是在北京活动的逊清王孙溥心畲。他个人对传统笔墨之理解,由于得力于本人及清室的丰富收自有超越常人之处……并刻意着力于表现


笔墨应视为“中国画的识别系统”,是中国画之得以在“西学东渐的狂潮”继续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


“主题”可说是“画意”中最容易为人理解的分类,尤其是与文学名作或久受传颂的故事有关的时候。“画意”的操作,当然不仅限于此。在许多时候,稍微宽广一些的“表现类型”也可助人在历史资料中梳理出连续的脉络。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曾举出典范、高节、写景、靡丽、风俗等,为创作时可资立意的项目,他统称之为“图画名意”。……画家们在“立意”之际,不仅立即将自己安置在相关的历史系谱之中,同时也选择了承载该意境表现的风格形式模式。在此形塑的历史传承情境中,古代大师名作的可及性对于创作者来说当然有其重要性,但也不绝对。当许多各种不同原因让此形式的传承产生缺口时,“画意”之追索可立即取而代之,成为创作的依据。……


以“画意”观史之所以特有兴味,来自于它本身的与时俱变。同一类型的画意自原初至后世的代代呈现,虽然基调一致,但总有细致而独特的变化。这是因为画意之形成除了关乎创作者之外,也赖观者的积极参与,而此二方面的参与者又都是在一个特定时空的文化脉络中操作其意义的生产。换句话说,画意的表现离不开作品存在的文化脉络。当文化脉络产生巨变时,画意的传承与发展也随之产生激烈的动荡。……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收录石守谦教授自994至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画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纪。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回顾了从早年拜师方闻教授,以“风格”角度来了解中国画史,到逐渐转向以“画意”为关注点,重新调整了自己过去对一些作品的看法。所谓“反思”,正是作者对自身学术历程的一种剖析和检讨。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关于中国绘画研究的方法与模式已有长足发展,其中以风格学的形式分析贡献最力,在时代风格的确立与特定风格系谱的建立方面,成果卓著,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局限。作者对此作了回顾与反思,质疑以西方狭义的“再现”(representation)标准来研究中国绘画的适当性,进而提出“画意”作为一种观看中国绘画的方式。“画意”一词原出自中国传统画史,但作者试图从艺术品与观者互动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将作品还原至创作初始的文化情境来理解其“画意”。全书以“画意”一旨贯串,于风格分析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开展新议题,一方面对传统的议题提供新视角,如以族裙冲突、交融的观点解析丰富多元的蒙元绘画、或以区域竞争的角度观察地方画派等,其中对于“文人画”发展的重新审视与解读,更是前所未发之真知灼见。


书籍介绍

"本书收录石守谦教授自1994至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画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纪。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关於中国绘画研究的方法与模式已有长足发展,其中以风格学的形式分析贡献最力,在时代风格的确立与特定风格系谱的建立方面,成果卓著,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局限。作者对此作了回顾与反思,质疑以西方狭义的「再现」(representation)标准来研究中国绘画的适当性,进而提出「画意」作为一种观看中国绘画的方式。「画意」一词原出自中国传统画史,但作者试图从艺术品与观者互动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将作品还原至创作初始的文化情境来理解其「画意」。全书以「画意」一旨贯串,於风格分析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开展新议题,一方面对传统的议题提供新视角,如以族群冲突、交融的观点解析丰富多元的蒙元绘画、或以区域竞争的角度观察地方画派等,其中对於「文人画」发展的重新审视与解读,更是前所未发之真知灼见。

作者就不同研究个案的题材与性质,选择切入视角与适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展现了艺术史微观的深入与宏观的渊博。本书不仅可提供中国绘画爱好者一窥中国绘画精髓的管径,更为中国艺术史提供一组多元、开放而可行的研究方法,是不容错过的一部佳著。"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444+)
  • 在线转格式(79+)
  • mobi(357+)
  • 二星好评(678+)
  • 微信读书(461+)
  • 字体合适(246+)
  • 无缺页(195+)
  • 体验满分(541+)
  • 引人入胜(268+)
  • 值得下载(568+)
  • 图文清晰(278+)
  • 强烈推荐(240+)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索***宸: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仰***兰: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