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修订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修订版)精美图片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修订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修订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17405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2
  • 页数:378
  • 价格:32.5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中国古典学术研究大家 张文江二十年问学记录 全新修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写作二十年的文集,是我从事文字工作的记录, 或许更确切地说,是我不努力工作的记录。二十年走过的路, 歪歪斜斜,留下的脚印,稀少而凌乱。书名取“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然而“此中人”究竟相应了呢?还是没有相应呢?中西古典学术的内涵,既深且广,难以言尽,而此书中的文章,早已不足道。可是,此书虽然还不是我想说的话,但毕竟有我想说的话,这也许是本书可以留存的一个理由。然而, 善读书者实在不此书,而不善读书者读此书又无益,因此,此书在理论上是不应该有读者的。

编辑文集*初是出于张新颖和刘志荣两位先生的促动,黄德海先生和綦小芹小姐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文集收入了和裘小龙、陆灏两位先生合写的三篇“武侠小说三人谈”,可见我们当年的意气风发,也是我们友谊的见证。犹忆一九八六年“王国维”一文初成时,陈思和先生为此稿的出版多方奔走,事虽未成,而情谊感天。今忽忽已二十年,而此情此景,如在目前。

张文江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是我早年的文集,2006年7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所收的文字,开始于1986年(有一篇写于1985年),结束于2003年,起迄大体相当于我生命中的一个阶段。

此书是我学习写作的记录,它们标志着我所走过的路,包括不少走错的路。我曾经想,青年人是否有可能选读一些,比如说大学一二年级(或者重点高中)的爱好者?结论是否定的,应该推荐更好的作品。此书之后,我有些缓慢的进步,依然不足以称道。

有一件事情,或许值得提起。2007年11月,《金庸武侠小说三人谈》作者之一,裘小龙先生在香港和金庸先生相遇,行囊中带有此书。《三人谈》是内地较早评论金庸的文章,承金庸先生在页边题字,有所奖掖。我能理解这是前辈谦抑自持的礼节,但对年轻时当过“金迷”的人来说,还是令人高兴的。

张文江

2016年6月12日


书籍目录:

曾国藩的学术和人生

附:徐光启译《几何原本》的几篇序、跋

王国维的学术和人生

引子:二十六岁以前(1877—1901)

一、哲学与文学(1902—1907)

二、文学与史学(1908—1915)

三、史学(1916—1927)

主要参考文献

附: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

中国地理大势分析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桃花源记》解释

附:《桃花源记》原文

中西象棋异同论

《石头记》与《红楼梦》

《薄伽梵歌》引介

记亡友胡河清先生

关于《安提戈涅》

读《自题小像》

鲁迅早年的七篇作品和思想趋向的两次变化

《呐喊》《彷徨》的结构分析

《故事新编》的象数文化结构

论《坟》和鲁迅作品的格局

《鲁迅全集》的三次编纂及其意义

一、次编纂(1938年版)

二、第二次编纂(1958年版)

三、第三次编纂(1981年版)

结语

金庸武侠小说三人谈

古龙武侠小说三人谈

梁羽生武侠小说三人谈

金庸武学说

《说文解字》析义

《说文解字》析义(续一)

《说文解字》析义(续二)

一、譬喻,比喻,metaphor的字源意义

二、《易》之五断辞解

三、爱的三种写法

《徐梵澄集》读后

《玻璃球游戏》感言

后记

又记


作者介绍:

张文江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先秦文献源流,古代经典解释。主要著作:《钱钟书传》、《管锥编读解》、《古典学术讲要》、《〈庄子〉内七篇析义》、《〈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外一篇)》、《潘雨廷先生谈话录》(记述)、《探索中华学术》。点校《学易笔谈•读易杂识》,整理《潘雨廷著作集》13册19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所谓“三十而立”者,此成年之始也。其间矛盾丛杂,虽有困苦,或无相助,虽有成绩,或无喝彩。且尚有最大之敌人,即自幼积累至此的习气,西方心理学所谓“情意综”(complex)者,亦往往于此发作,如未能“道更”者,,或未能立。然人道之立即立于此,且己立而立人,此即人之可贵处。


人生过处惟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


越十年,馆中复以档案四之三售诸故纸商,其数凡九千麻袋,将以造还魂纸。


知贞而不知元,知情而不知性,此常为究文学而不究史学者只大弊。


1202年意大利费波纳契数学巨著《算盘书》出版,他提出采用阿拉伯数字作为共同的符号,且0为十进制之始,统一了数学的语言。


三代正朔周建子,殷建丑,夏建寅,此即所谓“三正”。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张文江先生研究中国古典学术,卓有心得,本书是他学问生涯前二十年的记录。二十年写作才结成一集。且是学问大家“学习写作的记录”,对后学者更有启发价值


书摘插图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

——《桃花源记》解释

 

《桃花源记》本文约四百余字,中心是“桃花源”,后来成为理想世界的代称。如果从解释学角度重读此一名篇,深味其文本结构中的意义,可形成一种全面的隐喻读法。其中通往桃花源的两条路——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具有突出的象征意义。

渔人之路是一条通路。试读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首先应注意渔人的三次前行:“缘溪行”,“复前行”,“复行数十步”。没有初的“缘溪行”,将不会发现桃花林。没有后来的“复前行”,将不会发现桃花源。没有后的“复行数十步”, 将不会进入桃花源。行行复行行,包含着渔人一路的精进。

其次应注意渔人途中经历的三种心理现象:“忘路之远近”、“甚异之”、“豁然开朗”。前二种分别表现渔人的纯朴质直和凿破天真时的惊奇之感,后一种是久久寻找后的顿悟。“忘路之远近”极要,精神由此凝聚,而能不能舍弃一切功利计较,正是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的根本区别。途中人“忘路之远近”与目的地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忘空间,一忘时间,存在思想上的相应。渔人之路终能通往桃花源,这是潜在的基础。

再次应注意渔人之路上的两处坐标:桃花林和山口。从发现桃花开始,由见花而上升为见树,由见树而上升为见林,初步所得的整体就是处坐标:桃花林。桃花林景象虽美,却不可止步于此,知林而不知源,终属半途而废,“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正见其中的消息。桃花、桃树、桃林,既为路途必经之景,同时又为到家之障。只有将花、树、林由得而舍, 由逐步舍弃到全部舍弃,乃至后“舍船”,才可到达第二处坐标:山口。山口“初极狭,才通人”,正是进入桃花源前的艰难境地,所谓“黎明前的黑暗”,坚持走完后的数十步,终于“豁然开朗”而到达目的地——“桃花源”。渔人之路上的两处坐标,通过前者仅为小成,通过后者方为大成。

问津者之路是一条塞路。试读原文:

此中人语云:“不足与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

渔人既出桃花源,沿途“处处志之”,则渔人之路化为问津者之路。渔人之路上的天真和天机,为问津者之路的“诣太守,说如此”和“处处志之”所窒塞。“忘路之远近”而行,每一次前行伴随着一次新的发现;“处处志之”而行,触目都是人为的记号,成为处处相隔的障碍。桃花源的中心景象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既有时间的变化,则此路已非彼路,彼人已非此人,渔人一旦走出桃花源,原路早已山高水复。执“处处志之”而行, 渔人已不可走通,何况问津者。然而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实质上是同一条路,渔人如走不通,即成问津者;问津者如能走通,即成渔人。问津者一旦拆除“处处志之”的误导,抬眼复见自然变迁中的桃花林和山口,则问津者之路又可化为渔人之路。陶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津者当观此向上一着的指引。

在渔人和问津者之上,更有已处于桃花源中的“此中人”。“此中人”怡然自乐,其“不足与外人道也”的态度,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象。渔人、问津者若能与“此中人”相通,或者无需更觅进入桃花源之路,低头饮泉水一滴,已可尝知源头活水的滋味。

 

一九八七年二月


书籍介绍

本书是我写作二十年的文集,是我从事文字工作的记录, 或许更确切地说,是我不努力工作的记录。二十年走过的路, 歪歪斜斜,留下的脚印,稀少而凌乱。书名取“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然而“此中人”究竟相应了呢?还是没有相应呢?中西古典学术的内涵,既深且广,难以言尽,而此书中的文章,早已不足道。可是,此书虽然还不是我想说的话,但毕竟有我想说的话,这也许是本书可以留存的一个理由。然而, 善读书者实在不必读此书,而不善读书者读此书又无益,因此,此书在理论上是不应该有读者的。

编辑文集最初是出于张新颖和刘志荣两位先生的促动,黄德海先生和綦小芹小姐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文集收入了和裘小龙、陆灏两位先生合写的三篇“武侠小说三人谈”,可见我们当年的意气风发,也是我们友谊的见证。犹忆一九八六年“王国维”一文初成时,陈思和先生为此稿的出版多方奔走,事虽未成,而情谊感天。今忽忽已二十年,而此情此景,如在目前。

张文江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是我早年的文集,2006年7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所收的文字,开始于1986年(有一篇写于1985年),结束于2003年,起迄大体相当于我生命中的一个阶段。

此书是我学习写作的记录,它们标志着我所走过的路,包括不少走错的路。我曾经想,青年人是否有可能选读一些,比如说大学一二年级(或者重点高中)的爱好者?结论是否定的,应该推荐更好的作品。此书之后,我有些缓慢的进步,依然不足以称道。

有一件事情,或许值得提起。2007年11月,《金庸武侠小说三人谈》作者之一,裘小龙先生在香港和金庸先生相遇,行囊中带有此书。《三人谈》是内地较早评论金庸的文章,承金庸先生在页边题字,有所奖掖。我能理解这是前辈谦抑自持的礼节,但对年轻时当过“金迷”的人来说,还是令人高兴的。

张文江

2016年6月12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强烈推荐(222+)
  • 章节完整(492+)
  • 二星好评(224+)
  • 愉快的找书体验(227+)
  • 下载速度快(616+)
  • 经典(200+)
  • 中评(123+)

下载评价

  • 网友 索***宸: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习***蓉:

    品相完美

  • 网友 堵***格:

    OK,还可以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冯***卉: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冷***洁: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随机推荐